日本一户建优缺点分析

日本一户建优缺点分析

来自日本的国外小住宅:一户建    

从概念上讲,日本的住宅单位,最小的是四叠半,由四张半草垫子组成个人生存空间;最大的是一户建,即单门独院的整幢楼房。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独院住宅是日本私家房最初的理想模式,日语叫“一户建”。由一个小院加停车场、部分私有道路,2至3层的木造小楼构成,面积约在100平米到300平米之间。拥有它意味着人生的圆满和成功!

一户建住宅,体会设计的细节

        日本的住宅产品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手笔,也没有震撼人心的宣传策略。有的只是平淡之中一点一滴设计的小智慧和处理生活的小点子。由于考察时间及语言不通的限制,仅于此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1.玄 关
        一户建的玄关在整个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内外分区的过渡带,一般有一步台阶的高差,便于洁污分区,也可方便穿脱鞋。一方面主人可以在此放置代表自己喜好的摆设,另一方面从功能考虑通常在此设置鞋柜或步入式鞋屋。纳得工房对于客户拥有鞋子做过调查统计,从中找出不同年龄人口拥有鞋子的数量以及变化的规律,以便在设计户型时充分提供这种功能。三井不动产一个建筑面积仅110平米的户型内部就设计了一个能容纳200双鞋的步入式鞋屋。而我们在200平米以上的户型里也没有考虑步入式鞋屋的位置,一来客人通常的情况就是地上堆满了鞋子,洁污不分,凌乱不堪。

        2.厨房和餐厅
        日本女人婚后大多都不工作,所有的家务是主妇全包的,包括一日三餐、打扫房间、清理院落、弃置垃圾、浇花种草、放洗澡水、洗涤衣物、接送子女、辅导子女功课、教育子女等等。她们将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将家居安排得舒适妥当,她们的丈夫才得以抛却家事的纷扰,全身心扑在事业和工作上,从而驱动了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列车,以男性为绝对多数的日本员工,也以“勤勉、坚毅”之名著称于世。所以,女人虽然不工作,却并不是没有地位的,男人的收入全部交由女人支配,女人执掌财政大权,月薪数十万、甚或高达百万日元的男人,午餐可能只舍得吃 300 至 800 日元不等的便饭,而他们的妻子,可能带着子女去吃奢华的法国大餐。当代若干国家和地区尚在探讨的“家务有给”,在日本似乎早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稳定的模式。
        这样一来,厨房往往设在采光通风最好的位置就不奇怪了,由于空间的限制,所以动线设计精确合理,操作台的高度都可以根据主妇的身高定制。因为日本料理的特点,厨房均为开敞式,一般与餐厅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尽可能舒适的所在。纳得工房调查的数据表明,平日中家庭成员能够全部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比例只有50.1%,66.3%的人选择在餐厅阅读报纸和杂志,53.7%的人会在餐厅里看书。可见,日本家庭餐厅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对餐厅的大小和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中国女人就相对惨点,先不论全职主妇在家中的地位如何,就是职业女性通常既要挣钱养家又要带孩子做家务,地位也不见得高到哪去,搞得女人也越来越不像女人了。现在很多三口之家平日厨房基本不用,几万元的整体厨房基本与花瓶的功能差不多,最多也是煮煮方便面和速冻饺子,这样家里就完全是另一种味道了。而中国的男性生活过于社会化,很多东西觉得是必须要有的就一定要装上,比如整体厨房必须有,时髦的东西必须有,但是他并不爱回家,不爱呆在那;老婆也一定要有,但不一定用。

        3.卫生间和洗衣区
        日本的卫生间很小,但布置的精准到位。由于日本人酷爱泡汤的习惯,坐便器都单设在另一个空间里,并配有袖珍的洗手盆,互不干扰。防雾镜面、全自动坐便器等硬件设施已经普及,而更多人性化的考虑令人佩服。比如方便孕妇使用的浴缸裙边,考虑泡浴时做面部SPA等美容美发所用到的相应配件的设置等等。
        虽然洗衣机已成为家庭必备用品,但是对于一些内衣内裤、袜子等小物件一定还是需要用手洗才更干净。纳得工房的调查数据显示:67%的人希望单独辟出洗衣区,增加一个洗衣池。我们看到的样板楼里,好多都有这样的区域,而不是像我们直接将美式的洗衣方式安置在整体厨房里。我前几天为了洗一件白色的棉服,不得不赤脚站在浴缸里,十分狼狈。而我们的设计者们往往自身就缺乏这种客户体验。

        4.储藏空间
        日本住宅巧妙地将各种储藏空间融于设计中,虽然基本功能空间狭小,但辅助功能却极为精巧实用。如车库边小小的工具间、玄关处到顶的鞋柜、楼梯间下的壁柜、利用房间分隔墙的壁柜、各种边角空间挤出的储藏间、甚至地面竟然也设有地柜。我们参观时看到了一个利用半层的高度设计的储藏间,这种对空间和高度的利用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5.起居室与和室
        根据生活起居方式的需要,日本的一户建住宅很少做招待客人之用,起居室即家庭室,满足一家人起居活动之需即可,一般面积并不大。而国内住宅所谓的客厅更具有表演意识,更多是为了向人展示,而不是为了自我享受。
        日本的老人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乐于在充满木材、纸张[糊于移门、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气息所形成的氛围中,盘腿屈膝坐在榻榻米上无拘无束地喝茶、交谈,这种赤脚文化也可叫做“座”文化。所以日本很多住宅都在起居室旁另辟一隅,设置了和室。在西洋风日盛的今天,日本人仍保留着这一民族传统,实属难得。

        6.能源与设备
        日本是个能源匮乏的国家,太阳能的利用成为住宅最实际的节能手段,通过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对户内的照明、料理、热水、电器、采暖等进行电能供应,使每户可节省约60%的电费。而一户建内的自然通风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户内有新鲜及温湿度适宜的干净空气,确保人体的舒适度。各种电气开关的位置、高度均考虑到使用最方便合理以及对老年人及儿童等的关照。每户的照明设计均是经过人体工程学的精确计算,几近完美。在节能方面,我们的意识和研发技术相当落后;而设备布线的考虑甚至连设计规范都十分不人性。

        7.无障碍设计
        与狭义的残疾人无障碍概念不同,日本住宅的无障碍更多地考虑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只要两层以上的房子都要设置电梯,而走道、卫生间、房间门的最小尺寸都保证了轮椅的畅通行走,室内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习惯所作的细节处理十分周全。而我们的《住宅设计规范》里卫生间门洞宽仅为700mm,成品门只能做到650mm,很显然这种规范完全没有考虑老年人使用轮椅的因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日本建筑商也配置了相应地无障碍和智能化设施,比如电子按钮操控空调、电器甚至放洗澡水等等。

        8.关于地下室
        提出地下室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奇怪于在用地面积紧张的日本为何住宅不设地下室?日本木结构建筑时代并没有地下室的传统,而在以人为本的设计主旨下,日本一户建更着力于充分利用小庭院、空中庭院以及坡顶阁楼,以创造温馨实用的公共活动空间。究其本质,除非不得已是没人爱呆在地下活动的,更不用说让儿童在此活动有多不人性。其实我们更该反问自己,中国的别墅建地下室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夸张地宣传地下室,并将酒吧、儿童活动室、视听室、活动室、桑拿室等一股脑加诸于地下,又费尽心思在室外挖地下天井甚至地下庭院,使原本面积有限的庭院又被大大小小的坑分割的七零八碎。如果地势有自然高差做成有趣味的半地下空间是另一回事,可有的开发商甚至还要将地势垫高来把原本的一层变成半地下层,可谓舍本逐末了。
        有些社会化的功能在家进行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如泡吧、K歌。国外真正的豪宅是预留了这种奢华的展示享受空间的,而我们的地下室显然并不能承担这种功能。我们的开发商并没考虑这些,因为大家都送地下室所以你送我不送,那房子就不好卖,客户也是这种心理。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挖地下室造成成本的无谓增加都要客户来消化。我们也应该调查一下,买这种房子的人一天会有多少时间呆在地下,当然在地下挖个坑整夜搓麻是例外。而种种这些社会化的功能配置在一个配套完善周到的所谓高尚社区是完全可以具备的。
        当然以上这些纯属个人意见。

        9.关照小动物
        日本的人性化设计也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关照,比如为猫、狗单独设计的进食、玩耍、洗澡、就寝空间,甚至连小动物活动路线都设计好了,让人看了心里感到十分温暖。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两个地方可以显示 :一是公共厕所的卫生情况,另一个就是对待动物的态度。日本的公厕大家公认是世界上最干净最人性的了,而那些生在日本的猫狗们也算是有福气了。

        10.细致的景观小品
        这次在大阪郊区参观了一个别墅项目,区域内绿化景观设计的非常细致,也体现了日本枯山水园林盆景式的手法,小巧玲珑但匠气十足,比如修剪成几何形状的灌木组合,细致的院墙和院门,每户门前的小物件,种种这些都需要一个精通园艺的主妇的悉心照料才行。当然,这种手法并不代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趋于自然的国际化主流。

分析完一户建的优点,也讲讲缺点,适合日本的不一定适合中国。

很多情况下民族心理及个人条件会决定很多因素。国人贪大求多的喜好对一户建来说并不好满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