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楼”(汪静之青岛故居)

“山海楼”(汪静之青岛故居)

      汪静之十分喜欢青岛,他说:我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是西湖,一是青岛,他说:“欲把青岛比西湖,秀美柔美各五分。”建国后,汪静之再来青岛,住在距山海楼很近的青岛疗养院,散步时会走到山海楼。他写青岛的诗,后结集出版为《诗二十一首》。在诗中写道:上天下地没有一丝灰尘,青岛的纯洁像滤过一样。海风是这样的清爽,海水是这样的清凉。当站在山海楼前的时候,会记起汪静之的一句话:“住在青岛的人是有福的!”于是汪静之也来到青岛,二人共任教于市立中学,共同住在一座宿舍楼里,北依太平山、前瞰大海,他们称它为“山海楼”,他写道:“晚上听着雨声,市上的电灯在眼底闪耀,潺潺的雨,在冲洗山林。”

“山海楼”(汪静之青岛故居) “山海楼”(汪静之青岛故居)
      驻青某海军部队内的“山海楼”—汪静之故居,大概是在市立中学任教的还有王统照、陈翔鹤、张友松等,均是作家、翻译家,因而学校里文艺气氛很浓,学生们组织有涛社、青岛文艺社、黄金时代社等文学社团,在几家报纸上出刊文学周刊,汪静之的山海楼上集中了许多文学青年,充满了青春和文学的气息。这一时期的市立中学涌现了于黑丁、周世超、李白凤、李普、黄宗江等一批以后成名的作家。

“山海楼”(汪静之青岛故居)
      新文学运动早期,汪静之和冯雪峰、应修人组织了一个“湖畔诗社”,出版了诗集,被称为“湖畔诗人”。汪静之写了中国第一首“情诗”——《过伊家门外》,受到广大青年欢迎,但却受到封建卫道者的进攻。他的诗集有《蕙的风》等。1933年,青岛市立中学聘汪静之和翻译家章铁民来校任教。章铁民先来青岛看了看,他给汪静之写信说:“南窗外是海一般的绿林,绿林一般的海,望一望窗外的绿林,立刻忘了疲劳。校的西邻是一个其大无比的公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