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兄弟,李淮生、李警予兄弟系原英商仁记洋行天津分行买办李吉圃之子。 李氏旧居位于河北路239号,1937年建造,著名建筑师齐玉舒设计。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两层,局部三层西式楼房,多坡屋顶带屋顶间。首层入口由石柱支撑,形成门廊,右侧上方筑长方形太平台,上置金属护栏。二层开一列平窗,檐下转角处设跨甬阳台,其上筑半圆雨厦。外檐墙水泥饰面,大坡顶,顶部开有多处天窗。是原英租界内一处环境幽雅的高级花园别墅。
李吉普旧居简介
曾经显赫一时的“仁记李”家族,到了李氏兄弟这一辈已经是第三代。尽管李氏兄弟在旧英租界威灵顿道(今河北路)入住时,财力已经远不及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但这处独特别致的花园,仍不失为威灵顿道上最雅致精美的房子。如今,当各地游客乘着马车从河北路上经过时,一看到院落那独特的围墙,游客们就开始赞叹不已。却不知,在围墙之内曾经演绎了一个大富之家最后的辉煌。
十九世纪晚期,登陆天津的“买办”大多是广东人。由于亲历了“庚子之变”带给天津城市的影响,最初的天津本地商人不仅不屑于充当买办,还把帮洋人做事的人称为“洋奴”。直到二十世纪初,买办才被天津商人所接受,一些本地商人开始进入外国银行或洋行充当买办或任兼职买办。这种天津本地的买办,俗称“本帮买办”,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英商仁记洋行买办李辅臣及其家族。李辅臣正是河北路239号李氏两兄弟的祖父。在天津的城市发展史上,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很特别的时代。新旧思想、制度在这个城市中不断碰撞、实验,“时尚”和“潮流”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在动荡中,社会新生阶层不断崛起,白手起家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成为现实。李辅臣的发迹,也如同神话般被流传至今。
李辅臣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家住天津城西,早年家境贫寒,靠做小贩,摆小钱摊,兑换银钱,跑钱帖为生。他看到洋行里面的服务人员收入较高,就托人介绍自己到仁记洋行做杂工。最初李辅臣的工作就是最底层的保洁工作,他挑污水桶,打扫卫生等。由于有过这段经历,几十年后他发迹了,人们在背地里还常常称他“泔水筲李家”。后来华账房要提升会计司事,李辅臣曾经兑换杂银,对银子成色和天津的银钱行情比较熟悉,这使得他有机会从底层保洁员一跃成为记账员,“蓝领”转为了“灰领”。为什么是“灰领”呢?因为在外国洋行的华籍职员中,会计司事地位很低,不属于会计人员之列,有的还要兼做杂务,所以他最先仍旧是一边做杂活儿,一边收账、记账,还算不上真正的“白领”。但李辅臣的确是有真本事的,渐渐地显示出了他经商的天赋,几度升迁后就成为华账房的主要成员。后来天津人李虎臣接替广东人陈子珍接办仁记洋行的华账房。甲午前后,李虎臣不愿再做买办,便向洋行推荐了李辅臣接掌华账房。李辅臣任买办后,凭着他的才能和苦干,深为洋东所赏识,李辅臣的财富也与日俱增。
关于李辅臣本人的发迹史,我们将在介绍花园路12号李吉圃旧居时详细介绍。此处,我们多讲讲李辅臣的家产和后人。投资地产,其实并不是二十一世纪才兴起的新事物。早在一百多年前,小有积蓄的中国人就具备了地产投资意识。在李氏家族的资产明细上,地产投资占了很大一部分。李氏家族在租界内的地产投资是在英商仁记洋行的提携下进行的。自1897年起,天津英租界逐步向外扩展,地价也飞快上涨。在扩展的过程中英租界内的市政工程进行步骤的先后、行政的规划、道路的沟渠设施等都与各地段地价上涨的迟早大小有关。这类市政的决定,只有英租界董事会能得到消息。仁记洋行的资东兼经理傅博斯首先在投机地产上发了财,同时也帮助李家发了地皮财。
仁记洋行老员工黄献廷曾经撰文回忆,庚子年后仁记洋行将坐落在宫北大狮子胡同的“上行”撤销后,即将该行址转给李辅臣作住宅。这是李氏家族的第一处不动产。李辅臣随后又在今湖北路、烟台道拐角,建造了一所楼房院落,作为住宅。后来又在法国花园前建造了一所四面临街、引人注目的大宅院,全家迁入,即花园路12号旧宅。黄献廷回忆,除上述三处大宅之外,李氏家族先后置有的房产还有:南门外宁家大桥聚福里(“仁记李”的堂号是“聚福堂”),出租房屋四五百间;原曲阜道聚福里出租楼房四十所,重庆道楼房六所(只租给外国人);仁记东栈(原大沽路天津市百货公司批发部仓库);仁记西栈(原建设路天津市汽车配件厂和天津市卷烟厂仓库)仓库两座;赤峰道楼房一所(原冀东银行旧址)。后来,“仁记李”脱离了仁记洋行之后,还曾经购置了包括原工人剧场、福厚里在内的大片楼房。
1910年李辅臣病故,仁记洋行华账房由其两子李吉圃、李志年接办。1927年李吉圃病故,仁记洋行买办的职务由李志年一人担任。1930年,李吉圃的两个儿子李淮生、李警予与叔叔李志年两支分家析产,李氏兄弟承袭了他们父亲李吉圃这一门所分得的河北路大块地皮,于1933年用其中的一半盖成他们最后一处大住宅。李氏这所住宅于1937年建成,建成后由李淮生、李警予兄弟居住,即现在的河北路239号。
李氏第三代大多从小过着衣食不愁的生活,对于金钱的概念相当模糊,他们只知道花钱,不懂得赚钱。李氏兄弟在牌桌上一次输赢间,赌注就是几套房产。李辅臣辛苦创业,从打杂小工熬成了仁记洋行的大买办,万千财富抵不过子孙一朝挥霍,纵使子孙中有个把人懂得珍惜财富,也终究回天乏力。一个大富之家,就在李辅臣的孙辈手中散尽了。李辅臣在世的时候积聚了不少财产,他死后,李吉圃、李志年兄弟接任买办继续赚钱。1930年李氏家族分家析产,两个大支各得现款一百余万元,加上不动产及股票债券等,每支财产将近三百万元。李志年的两子,长子李光壁及次子李星联,后来都没有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所分到的财产逐渐花光。李吉圃的长子李淮生自幼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对金钱从不知道珍惜节省,花钱阔绰。夏天,他随身带两三个仆从,一人为他撑伞,一人为他扇扇子。一天他步行中遇到一个卖西瓜的小贩,就让小贩挑个西瓜给他品尝。西瓜清甜爽口,李淮生很满意,对小贩一挥手说:“把你这一车西瓜都拉我家去吧,我包了。”李家根本吃不了这么多西瓜,但李淮生就是要这个“派头”。由于过分招摇,李淮生招致了惯匪刘佩臣注意,在1929年将其绑架。李淮生被绑三个多月,最后家人以十七万元将他赎出。因为租界当局不准事主出钱取赎,所以赎出后李淮生就变成了“黑人”。为了避免当局借此敲诈,李淮生曾改名李楚衍,躲在北京仁记洋行大写李瑞生的住宅中,几年不敢回天津。这段经历非但没有改变李淮生招摇挥霍的个性,倒给他不出去工作找到了借口。李淮生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一天班也没有上过。
李吉圃的次子李警予出生较晚,与李淮生相差十岁左右,幸而没有沾染到恶习。李警予喜欢研究中医,沦陷时期曾在河北路旧宅开设了一个警予国药厂。晚年李警予常常给邻居看病,深得人心。李警予还曾经投资过车行,拥有十余辆美国进口汽车,专为达官显贵提供出租汽车服务。由于汽车品质高、服务好,李警予的车行也曾一度生意兴隆。但李氏后人的这些投资终究不及他们父辈、祖辈的那些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