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林宪祖(1891~1980),字稚芗,别号章甫,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人。林家是掖县世家望族,世代都是读书人。5岁随祖父到县里遗爱祠读书,勤奋好学,天资聪慧,成绩优异。1912年,到开封税局作录事。1925年,任山东军务善后事宜督办公署秘书长兼政务厅长。1926年4月,被张宗昌保荐为山东省代省长。1928年3月,任山东省省长。其间曾组织创办山东大学。日军侵占东北后,举家由大连迁到天津。新中国成立后,仍寓居天津,任天津市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1980年11月15日病逝。

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林宪祖全家在旧居前合影

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林宪祖旧宅位于常德道8号,该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英庭院式砖木结构尖顶红瓦三层小洋楼。坐北朝南,清水砖墙,房屋高大,设施完善。楼门前有高台阶,有四根水刷石柱子,上有阳台。楼下设客厅、 饭厅,二楼为卧室,三楼只用于存放东西,共有房屋10多间。院内遍植花草。

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林宪祖旧居原貌

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林宪祖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文史专家张绍祖先生珍藏着两张常德道8号小楼的老照片。这两张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照片历经岁月的沉淀如今已泛黄,其中一张是这座小楼的主人林宪祖亲自拍摄的。照片中,楼前的盆栽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树影横斜,云淡天高,有一番桃源的味道。而照片之外的这座小院,在几十年后容颜依旧,并未像老照片一样,陈旧沧桑。很多年前,有一位老人在看惯了俗世的尘嚣后,来到天津盖起了这座房子,开始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寓公生活。很多年后,当他的孙子林延清已成长为一名有志青年时,祖孙俩在家里最常做的事就是一起看《人民日报》或《红旗》杂志。而对于他前半生的那些或荣光或曲折的岁月,却很少和孙儿提起……
  1931年深秋,天津英租界科伦坡道(现常德道)。林宪祖家的三层小洋楼刚刚建成,他正忙于在院子里种龙爪槐、支起葡萄架。自撤离山东后,几经辗转,一会儿滦州、一会儿大连,终于在天津定居了,林宪祖不由地松了一口气。在这个既繁华又安全的天津英租界,林宪祖多年来几经沉浮的心终于得到了平静,不再想做山东省长的那些日子,也不再为国民党新军阀接管山东省政府忧心了,林宪祖觉得人生中最喧嚣的那段日子已经过去,接下来,他该好好地在天津享受余生了。

  这天,林宪祖正在家中练字。因幼年随祖父读私塾,他从小就练得一手颜体好字,年轻时曾因精通诗文、字写得好而求得文书的职位。正挥笔写书时,管家通报,有贵客到了。林宪祖抬头一看,来人原来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连忙迎上去让座。一番寒暄后,干练的张学良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林公,您在山东任职时早就听闻您为人耿直、作风正派,办事认真,给山东百姓很多福祉。现在山东省政府虽由国民党新军掌握,但您的才干不能就此湮没。我刚刚改任了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身边需要您这样的贤德之人多多支持。今天来想请您出山担任公署顾问,不知林公可否赏脸?”

  林宪祖静静地听着张学良的来由,深思片刻,对张学良说:“多谢您的赏识,但这些年来我于官场之上已看尽百态了。如今来到天津算是一半隐居,对于仕途我已再无兴趣,先生的好意,只得辜负了”。张学良见林宪祖态度恳切,言语坚决,便不多劝,起身告退。林宪祖重新回到书桌前,心无旁骛地练起字来。

  林宪祖虽然谢世时近九十高龄,可他的宦海生涯却并不长。在前半生的事业中,林宪祖一直跟随着张宗昌。在北洋时期的大军阀中,张宗昌的名声虽然一直都不太好,但对林宪祖,他却有知遇之恩。林宪祖最初曾在同乡张宗昌手下任职;后随张投奔到张勋、冯国璋门下,开始了在北洋军阀混战中角逐的军事生涯。后来,林宪祖任山东省长,也是因为张宗昌的赏识。1928年,国民党的新军阀取代张宗昌和林宪祖,占据了山东。二人退出山东,林宪祖来到了天津,张宗昌则因遭蒋介石通缉,于1930年东渡日本避祸。这让林宪祖心里非常担心,因为只要在日本多呆一天,张宗昌就有可能被日本人利用。

  不能再拖了,林宪祖亲自去了趟北平,对张学良陈述了内心的忧虑。没想到,张学良此时也正为此事担忧。于是,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二人催促张宗昌尽快回国。林宪祖随后和在旅顺的东北军联系,亲自将刚刚从日本回来的张宗昌接回了天津。几天后,林宪祖与张宗昌去北平拜见张学良。张学良将张宗昌安置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每月给他八万元大洋。

  张宗昌虽然本人品德多有缺陷,但追随他多年的林宪祖却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人。他是一个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吃喝嫖赌一概不沾的人。只是对于张宗昌这位在历史上有争议,与自己关系又密切的人,林宪祖后半生却很少提及。他的儿子林树惠回忆,有一次有人约林宪祖写一篇关于张宗昌的资料,林宪祖没有写。他告诉家里人:“如果要写关于张不好的事情,我下不了笔,毕竟我们有过很深的交往,我不能对不起他曾经对我的提拔”。

  让张宗昌逃离了日本人的威胁,但却并没有拯救张宗昌的性命。1932年,张宗昌遇刺身亡,林宪祖与过去的北洋军阀生活彻底没了牵绊。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十分惬意,在自己家中的那栋小洋楼里,林宪祖享受着悠然自得的生活。那几年,林宪祖整日所做的事就是读书、种花、养鱼,他最爱养的是菊花,每到深秋,院子里就开满了菊花。他还在宅子旁边的院落中种植了玉米、花生、黄瓜、豆角等,过着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丰收时节,他看着累累硕果,喜出望外,怡然自得。在此时的林宪祖心中,曾经的宦海沉浮都抵不过园中黄瓜架上结出的那绿油油的果实了。

  可是,悠然的生活还是被乱世打破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入侵山东。张宗昌在山东掌权时,曾有一个日本顾问,当时与张很熟。天津沦陷后,这个日本人和一些汉奸组成了日伪混合部队。这个日本人四处宣扬自己是张宗昌的把兄弟,并给自己改名叫张宗援,目的就是网罗张宗昌昔日的部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林宪祖。这天,他亲自来到林家,邀请林宪祖一起去打济南,却被林宪祖一番言辞拒绝,张宗援只好打消了念头。可是走了一个日本人,并没有让林家清净。那之后,林宪祖的小洋楼里经常有人来骚扰。山东沦陷后,曾多次有人来请林宪祖出任伪省长,林当然不肯。还有一些组织来请他出山,都被他拒绝了。此时,他心中苦闷的不是自己赋闲在家,没有施展才能之地,而是身处亡国之恨之中。他的女儿林树珍回忆,那时,林宪祖经常写诗抒发心中的伤感悲愤之情,曾作轱辘体七言律诗八首,其中有“一年容易又秋风,景色凄清百感中”“萤火招摇入汉宫,大好河山沦破碎”之句,在这悲凉伤感的诗句中,林宪祖久久沉浸在痛楚之中。

  恍惚间,人生已过去了几十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个曾在旧社会打拼过、辉煌过、沉浮过的老人,也将自己的生活进行了一次“翻新”。1950年,林宪祖将常德道的房子出售给国家,又在河北路282号、284号购置了两所小洋楼。而此时的林宪祖,面对崭新的生活,在隐居了多年后,却“意外”地忙碌了起来。林宪祖被选为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社会人士学习组组长。市政协学习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放下架子,服务黄家花园一条街活动”时,他带头参加, 并自费购买笤帚、畚箕,自做宣传牌和喇叭,和大家一起扫街道,曾给当时的居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林延清对祖父最深的印象就是当他在客厅里捧着《红旗》杂志津津有味地阅读时,一抬眼,看到身边的爷爷正在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看《人民日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