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金邦平出生在官宦家庭,父亲名叫金庆慈,因精于测量学,曾任北洋武备学堂教习。19世纪80年代,金庆慈一家来到天津,长子金邦平从小就在天津接受教育。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创建,金邦平成为该学堂律例学科首批学生。四年之后,18岁的金邦平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大学毕业生。

  金邦平从北洋大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先进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习,后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学。在日本他接触到许多新学说和新观点,于是他想,如果这些新思想能够让国内的人们也知道,国家振兴不就再也不是一句空话了吗?于是,他参加了留日学生成立的第一个翻译团体——译书汇编社,并成为主要成员。这个翻译社定期出版刊物《译书汇编》,分社说、论说、学术、研究资料等栏目,以编译欧美、日本政法名著,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最早的进步刊物之一。

      因为对清政府还抱有希望,1905年大学毕业回国后,金邦平参加了清政府主办的第一届留学生考试。在应试考生中,金邦平成绩非常突出。6月12日,光绪帝下旨:“本日引见之出洋学生金邦平、唐宝锷均著给予进士出身,赏给翰林院检讨……”金邦平因“人颇雅饬”,袁世凯亲奏朝廷,将他要到北洋,任袁世凯的文案、北洋常备军督练处参议等职,专办对外法律交涉事务,“受知袁氏,内参密勿”。金邦平还一度兼任直隶师范学堂的斋务长,与监督张瑛绪、教员高淑琦同被袁世凯称为“本省不可多得之人才”。

  然而,金邦平的这个进士,却被激进的革命青年看作是一场丑剧。时隔两个月,革命派代表人物陈天华在《民报》第一期以“过庭”署名,发表了题为《丑哉金邦平》的一篇时评。陈天华口诛笔伐,认为金邦平是“留学生中之败类也”。1905年年末,陈天华将他的革命勇气发挥到了极致,他留下万余字的《绝命书》投海自杀,以警国人。而此时的金邦平,正在袁世凯的支持下积极实践他的“和平变革”之路。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金邦平故居坐落在和平区重庆道114号。该建筑东沿桂林路,南抵重庆道,西临云南路,北临成都道,建筑面积1134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风格楼房,清水墙,二层中部设弧形阳台。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顶部为多坡瓦项,上设天窗,独自成院。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在重庆道,金邦平旧居属于比较醒目易辨的小洋楼,而院墙上的标牌更是清晰地说明了洋楼主人曾经辉煌的过往。几个年份数字很容易把人带回过去的时光:1938年,他担任耀华学校的校长,快60岁的金邦平用流利的日语一次次把想要骚扰学校的日本人婉拒在校门外;1916年,35岁的金邦平就职段祺瑞内阁的农商总长,上任44天后,他提交了辞呈;1905年,24岁的金邦平被光绪帝钦点为留学生进士,但这“功名”却被革命青年陈天华笑骂为“奴隶”;1899年,18岁的金邦平东渡日本,成为早稻田大学首届清朝留学生;1895年,14岁的金邦平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为该校法政专业的首届毕业生。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金邦平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