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良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丁子良(1870-1935)回族,名国瑞,字子良,号竹园,祖籍浙江金台,生于北京宛平县。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医师、评论家、报人。著有《说疫》《治痢捷要》《增补瘟疫》等医学著述,个人集资创办《竹园白话报》,后改称《天津竹园报》,其文章成集《竹园丛话》。
丁子良(1870-1935)回族,名国瑞,字子良,号竹园,祖籍浙江金台,生于北京宛平县。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医师、评论家、报人。著有《说疫》《治痢捷要》《增补瘟疫》等医学著述,个人集资创办《竹园白话报》,后改称《天津竹园报》,其文章成集《竹园丛话》。
武康路107弄2号建于1946年,属于英式乡村建筑风格的花园小别墅,三层的设计,两边对称式的设计,很想日式的一些建筑,墙面上使用了黑色的木质条栏,墙面使用白色,红色坡面的屋顶,砖砌烟囱,整体设计十分精细考究!
陈调甫旧宅位于贤邻别墅1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四坡大筒瓦顶,坡式台阶。一楼的窗套为拱券型,造型别致。木质门窗,室内有简单的灯光灰线。小楼外观典雅,朴实无华,住用方便。“贤邻别墅”是一个由四幢二层楼房组成的小巷子。据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考证,“贤邻别墅”是1939年由肖姓等四人合资购地建成,取邻居贤德和睦之意命名。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称为“油漆大王”的陈调甫住进了贤邻别墅1号的那栋小楼,这是他奋斗几十年来拥有的第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是他生活过的最后一幢房子。
假三层的别墅设计风格,坡面红瓦,二楼的围栏很有法式的风格,整栋住宅以法式为主,一楼设计了两个大门入口,窗户则采用了大的落地窗设计,很有现代感,在当时算是一栋很豪华前卫的住宅了。在上海的老房子中这样的房子还有很多,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福建路增延胡同又称“德国大院”,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两层带地下室的德式公寓。由5幢楼房组成,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整体为组团格局,院中有花坛绿地。坡式瓦顶,弧形木窗,筒瓦雨厦,顶部开天窗。室内有壁炉和灯光灰线。大房檐下的老钱图案气孔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