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天津老房子)
主人张彪 1860年(清·咸丰九年)12月,张彪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县西佐辅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练就一身好武艺,18岁考中武举人。张彪生性率直、仗义行侠,在一次“路 张彪 见不平,拔刀相助”中,无意间搭救了到山西接任巡抚的张之洞,因而深得张之洞赏识,由随从侍卫、武官把总、湖北陆军第八镇统制,升任湖北省提督,成为官 居一品的清廷“封疆大吏”。
徐世章,字瑞甫,号濠园,天津人,乃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堂弟。北京同文馆毕业,后入比利时里达大学,获商业学士学位。1911年赴意大利担任万国博览会审查委员,继赴英、法、德等国考察商业及铁路行政。1912年学成回国后,先后任交通部路政司属官和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津浦铁路管理局局长。1920年任交通部次长,全国铁路督办和交通银行副总裁、中国国际运输局局长、币制局局长等职。1922年随徐世昌下台而去职,回天津寓居。徐世章是著名收藏家,作为津门房地产开发的先驱,徐世章因其精通建筑学,具有经济头脑,又极富远见,故房地产业做得红火兴旺,为家族奠定了雄厚基业。他购置房产,兴办教育、医务、实业,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所以在当时寓居天津的开明绅士中有较高威望。解放后,徐世章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徐世章为抗美援朝卖房捐献15000元购买飞机大炮;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认购10年期公债25000元,是当时私人认购公债数额最高者之一。1954年去世后,后人遵其生前遗嘱,将所藏古物共2549件全部捐献国家。这些文物,现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1999年,在徐世章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天津艺术博物馆出版了画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其题辞:“珍宝无价,爱国情深”。
张绍曾(1880~1928),字敬典,1879年生于河北大城县一个寒士家庭,童年举家迁至本市西门里任家胡同。1895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保送日本陆军学堂炮科深造,归国后光绪皇帝诏令觐见。1910年随载沣出洋考察欧美陆军,辛亥革命爆发时响应革命。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张绍曾与蔡锷组成反袁讨逆军。1923年1月任北洋政府第23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半年后下野。同年他隐居于天津英租界河北路334号一幢二层洋楼内。
“该建筑由‘茂根堂’投资兴建,故名茂根大楼”,在目前关于茂根大楼的所有资料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说明它的来历,茂根大楼是因“茂根堂”兴建而得名。那么,“茂根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者曾查阅很多资料,始终不知“茂根堂”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当见到“茂根堂”的后人许福宽时,记者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个问题。许先生会心一笑:“‘茂根堂’是我父亲许大纯的堂号。”
德县路23号,1954年3月青岛卫生防疫站成立后使用,前些年曾改为以欧式为特色的宾馆。抗战胜利后,近3万侨居青岛的日本人被遣送回国,青岛空出了一大批日本房屋。国民党人士利用各种手段来抢占房屋,办学校也是一个手段,如停办20多年的胶澳中学、明德中学以“复校”的名义占了日本房屋,山东省“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以办学名义占了原日本女子中学……这一时期一下子冒出了20几所学校,教育局的工作也多了起来。
潘复(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东门大街人,清末举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潘复幼时,倜傥不羁,然机弩颖悟颇有才华。早年为江苏布政使幕僚。辛亥革命后,潘复跻身政坛,加入进步党,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但无所成就。后到关外供职于张作霖幕府中,得与奉系发生渊源。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末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