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汉族,祖籍河北省丰润县。生于吉林怀德。幼时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啸聚山林,后被官军收编为衙门哨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理黑龙江省主席的马占山临危受命,率部与日军血战嫩江铁桥阵地,一时声名远播。于1932年带亲信随从200余人抵黑河,通电全国,再揭抗日旗帜。解放战争时,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1950年病逝于北京。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汉族,祖籍河北省丰润县。生于吉林怀德。幼时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啸聚山林,后被官军收编为衙门哨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理黑龙江省主席的马占山临危受命,率部与日军血战嫩江铁桥阵地,一时声名远播。于1932年带亲信随从200余人抵黑河,通电全国,再揭抗日旗帜。解放战争时,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1950年病逝于北京。
赵以成(1908—1974),是中国神经外科医学创始人,在该领域的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做出开创性地杰出贡献。他历任天津医学院脑系科一级教授,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主任,北京宣武医院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他还先后被选为全国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荣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际外科学会和国际神经精神科学会会员、加拿大外科研究所学员会会员。
韩复榘别墅位于青岛山海关路13号,别墅建筑面积825。35平方米,砖混结构,花岗岩墙基,德式建筑的蒙莎顶,中国传统的清水墙,红瓦。汉歼汪精为卫也也曾住在这座别墅。韩复榘购地,筑房都是用的其妻韩高芝珍的名子,所以解放时其别墅没受影响,为中央接待委员会收购。1957年拨交青岛市交际处使用至今。 这幢别墅很有特色,是馆区内唯一的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于1935年建成,建筑面积895.57平方米,楼的主体连地下室三层,砖混结构,挂瓦式的屋顶,红砖墙面,花岗石砌成的墙角,整个建筑庄重大方,1988年内部经过装修改造。同山海关路15号楼连为一体。这曾是民国时期的山东省政府主席大军阀韩复榘的住所。
杨济时(1900—1970),男,江苏苏州人,天津市农工民主党筹委会委员,是天津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南京中央医院内科主任,湘雅医学院教授、教务长,贵阳医学院教授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兼内科主任,并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及医学教育工作,尤其在血液病的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
天津名人米春霖,字瑞风,南票区黄土坎乡人,1882年(清光绪九年)生,在女儿河畔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家庭环境影响,米春霖自幼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奉天法政学堂,毕业后投效军旅,在清军奉天前路巡防统领部担任书记官,因为能力出众,受到统领朱庆澜的赏识。1909年朱庆澜到四川任职,将米春霖一同带去,委任他为陆军第十七镇(师)军需长。1911年,米春霖随朱庆澜参加了辛亥革命,在四川大汉独立军政府任职。1912年,朱庆澜调回东北担任黑龙江省督军署中将参谋长,米春霖跟随到黑龙江,出任督军署少校副官。
汪静之十分喜欢青岛,他说:我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是西湖,一是青岛,他说:“欲把青岛比西湖,秀美柔美各五分。”建国后,汪静之再来青岛,住在距山海楼很近的青岛疗养院,散步时会走到山海楼。他写青岛的诗,后结集出版为《诗二十一首》。在诗中写道:上天下地没有一丝灰尘,青岛的纯洁像滤过一样。海风是这样的清爽,海水是这样的清凉。当站在山海楼前的时候,会记起汪静之的一句话:“住在青岛的人是有福的!”于是汪静之也来到青岛,二人共任教于市立中学,共同住在一座宿舍楼里,北依太平山、前瞰大海,他们称它为“山海楼”,他写道:“晚上听着雨声,市上的电灯在眼底闪耀,潺潺的雨,在冲洗山林。”
丁懋英(1892-1969),女,1892年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8岁随父在上海定居,其父是上海著名中医丁甘仁。丁懋英于民国初年来天津,入严氏女学读书。因身为女性却胸怀大志,而深得著名教育家和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器重。在严修的资助下,丁懋英1913年考取留美官费生,进入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专修妇科和产科专业。她在国外学习时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为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