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雄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刘冠雄故居始建于1922年,原有中楼、西楼、北楼共三座楼。此后,刘冠雄为了还清广东路房产所抵押的资金就把北楼租给华北水利委员会。刘冠雄死后,1936年,刘冠雄的儿子抵债给了先农公司。后因无力偿还而全家搬出。这所住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私立志达中学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为天津22中学和天津房管局使用,现为天津财经学院分院使用。

0评论

上海新华路上的老房子

       这条藏身于茂密梧桐树阴下的窄窄的马路,安静而带点贵气,以低调的优雅取胜,路两旁的梧桐默默地守护着一街安宁。在这条马路上有一个马蹄形弄堂,1930年代时曾住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侨民,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外国弄堂”。新华路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美誉。里面坐落着几十幢不同风格的欧式花园住宅,走进弄堂,恍入欧洲乡村。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安静地驻守在那里,内敛而低调,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美丽与苍凉。“外国弄堂”又称之为新华别墅,泛指新华路211弄和329弄。1925年,公共租界当局越界修筑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和安和寺路(今新华路),整条“外国弄堂”便是为适应当时国内商贾和在上海的上层侨民建造的。

0评论

李季达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季达天资聪颖,15岁时,只身来到重庆,在一所半工半读的学校学习三年。1918年,告别家人,沿长江而下,抵达上海。1919年7月,考入留法勤工俭学四川分会在成都设立的第二届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法文。入学不久,便和同学们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北京卖国政府的洪流之中。1920年7月,取得赴法资格,成为全国第十七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到法国以后,在一家钢铁机器厂做工,同先期赴法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有所接触,通过他们,阅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和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0评论

李爱锐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爱锐(1902—1945),原名埃里克·利迪尔,英国人,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奥运冠军。在1924年举行的第八届巴黎夏季奥运会上,他一举获得400米跑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英国著名的体育明星。1925年,他回到天津,在新学中学(现天津17中)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赴冀中支援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死于日寇潍坊集中营。

0评论

上海花园住宅

     上海的花园住宅大都模仿国外住宅的建筑造型,配以当时的新型建筑材料,其总体布置一般正屋朝南,基地力求方正,院内广植树木,宅前植以雪松、龙柏、香樟等长绿树种,有的设置大理石雕像或喷泉作为花园的中心,有的利用天然地形绿化草坪,宅院周围砌筑高墙或围以篱笆,以形成一个独家的小天地。另有少数花园住宅沿用中国传统住宅的布局,在宅前垒假山,筑亭阁,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当然,这些花园住宅的主人要么是殖民主义者、传教士、到上海淘金的外国冒险家,要么是军政要人、富商巨贾、贵族后裔。至于那时建造花园住宅的用途,不外乎是显示权势或地位,投资保值或获取租赁收益,馈赠亲属或金屋藏娇,兼做官邸或行宫等。

0评论

李鸣钟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鸣钟字晓东,原籍河南省沈丘县(现项城市官会镇)蔡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冯玉祥的“五虎将”之一;曾任国民政府北京警卫总司令、29路军总指挥、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河南省政府委员、河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顾问、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48年2月被任命为南京政府行宪第一届监察委员;同年7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参议院上将参议。1949年8月12日在上海病逝。

0评论

关麟征旧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关麟征旧居建于1920年,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原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在天津的故居。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加的夫道(Cardiff Road)(今和平区长沙路95号),该建筑目前是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