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故居(上海名人故居系列)
多伦路旧居在201弄89号。1926年郭沫若南下参加北伐后,他的日籍夫人安娜(佐藤富子)带着四个孩子住进了多伦路(原窦乐安路)201弄89号,这是一座老式的弄堂房子,居住条件并不好,但环境还算安静。1927年底郭沫若从广州秘密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后来他在这里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1928年2月,郭沫若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千叶。现在这里是民居。
多伦路旧居在201弄89号。1926年郭沫若南下参加北伐后,他的日籍夫人安娜(佐藤富子)带着四个孩子住进了多伦路(原窦乐安路)201弄89号,这是一座老式的弄堂房子,居住条件并不好,但环境还算安静。1927年底郭沫若从广州秘密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后来他在这里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1928年2月,郭沫若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千叶。现在这里是民居。
高安路原名高恩路(Route Andre Cohen),1914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高安路93号,建于1930年。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的花园住宅。该建筑富有特色的地方是对跌檐式山墙的处理,局部山墙上的水泥仿半露木构架,以及顶层的半圆形窗,这些都体现了德国传统民居的特色。二层的曲线形阳台、简化了的柱头和牛腿体现了受二十世纪初德国“青年派风格”的影响。建筑外墙而为水泥拉毛,南部廊道处采用支柱,下层方柱,下毛上光;上层支柱,下方上圆,形式独特。方柱柱身局部四角斜切,细部考虑十分周到。
香港大楼位于和平区睦南道2至4号,为我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建于1937年,面积:4813平方米为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的公寓式住宅楼,当时多为社会名流及中产阶级居住。该建筑为混合结构五层楼房(带地下室),建筑平面平面呈“L”形,采用以“起居室”为中心的现代生活方式布局,功能合理,设施齐全,转角窗的处理显示了先进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技术。目前其设计功能仍不落后,厨房、卫生间乃至室内的木地板、木楼梯、壁炉、水磨石地面等保存较好,至今仍在使用。立面凸出的红砖窗套与浅色混水墙面对比使用,韵律之中富于变化,形成独特的肌理,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