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该建筑由‘茂根堂’投资兴建,故名茂根大楼”,在目前关于茂根大楼的所有资料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说明它的来历,茂根大楼是因“茂根堂”兴建而得名。那么,“茂根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者曾查阅很多资料,始终不知“茂根堂”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当见到“茂根堂”的后人许福宽时,记者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个问题。许先生会心一笑:“‘茂根堂’是我父亲许大纯的堂号。”

许大纯照片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许大纯曾住过的地方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茂根大楼位于常德道121号,该建筑建成于1937年,为高级公寓楼。混合结构,中部四层,两翼三层,带半地下室。该建筑的平面和居住单元均按照新的生活方式布局,即每层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居住单元,每个居住单元以起居室为中心,设置独立的卧室、工作间、厨房、佣人房、公共卫生间等,该建筑在卧室中还设置了独立卫生间。建筑外部运用大面积的深色琉缸砖墙面和浅色的阳台体块对比,矩形窗、角窗和圆窗辉映,既简约明快,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结构之美,具有典型的现代建筑特征。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茂根大楼(天津老房子)  

  关于许大纯的名字,最早曾出现在马场道50号的“徐氏旧居”,在那篇关于原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的故事里,许大纯是徐世昌次女徐绪根的丈夫,而“茂根堂”这个堂号也是取自徐绪根的名字。“堂号”本是旧时中国名门望族家族门户的代称,后来,一些文人雅士喜欢给自己取个“堂号”署在诗文书画作品上,在文化交流时签署使用。在上世纪前半叶那个纷乱的年代,许多政客、名人迁居天津,购买私人住房时往往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堂号”,而不是本人姓名。如:天津名人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以“树德堂袁”的名义买下河北区元纬路和地纬路之间20多亩土地,建起规模宏大的袁氏花园公馆;黎元洪在旧英租界盛茂路(今河北路)以“大德堂黎”的名义,购买土地,建造高级住宅;而徐世昌也以“宝墨堂徐”的名义,购地15亩,建起8所住宅。对于这种做法,有学者认为,他们一是为了显示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二是不必显示张扬自己的姓名。渐渐地,这种做法也成为近代天津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而当时在天津北宁铁路局行政院担任要职的许大纯在为自己建房时,自然也采取了这种方式。许大纯于1935年起投资14万现大洋在科伦坡道(现常德道)建房,聘请国内知名建筑师阎子亨、陈炎仲设计。因许大纯本人有过留学经历,去过多个国家,所以在建房的过程中,也把自己的一些设计理念融合了进去,历经两年建设,房子终于在1937年建成。而当时同时落成的,除了茂根大楼,还有一座一直不为人知的“茂根别墅”。

  如果不是许福宽的讲述,或许,那座一直守候在茂根大楼身旁的茂根别墅会一直被“雪藏”下去。据许先生所讲,许大纯当初投资兴建的是两栋楼房,一为“茂根大楼”、一为“茂根别墅”。当时许大纯已有子女,那时的想法是两栋楼一栋自住;另一栋前期出租,后期给子女居住。因此,根据许大纯的想法,两位曾在国外留学过的设计师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居住理念,自住的那栋设计成了别墅式,而另一栋则设计成当时比较少见,但却在国外十分流行的公寓式住宅,天津名人故居建成了如今一墙之隔的“茂根别墅”和“茂根大楼”。许福宽还记得,当初院子的大门是铁皮的,因为两栋楼临近马路,不是很安全,所以大门旁边还有个半圆形的门岗,那个门岗还曾挡过子弹,留下了很多枪眼。不过在上世纪60年代,门岗被拆除了。可是,在随后的日子里,茂根大楼一直留在了人们的视野里,但与它一同诞生的“姊妹”茂根别墅却渐渐被遗忘。但作为当初的主人,许福宽却对茂根别墅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茂根别墅在造型和韵味上,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按照许先生的提议,记者在一日夕阳将下时走近门牌为123号的“茂根别墅”,一把黑锁将它的过去和现在一并掩藏在大门之内。记者只能按下相机的快门,留下那抹夕阳下孤寂、凄美的身影。

  1937年,两座房子建成。按照当时的想法,“茂根大楼”从那时起开始对外出租;而许大纯一家因当时家中有人病故一直没能有机会入住“茂根别墅”。那时的天津因租界林立,众多外国商人、职员来此工作,具有西方特色和居住理念的茂根大楼就吸引了很多外国租客。因为那时租住的外国人大多是在银行和企业任职的管理人员,许福宽称他们为那个时代天津的“金领”。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庭院式建筑,茂根大楼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由的生活理念。按照许先生的介绍,茂根大楼当时的内部设计是六大套和两小套,每套的面积都非常大。再加上建筑和装修材料都是进口的,包括浴盆、马桶在内的设施都是国外的,正适合在津外国人的居住要求,于是,天津名人故居茂根大楼便成为一些外国职员在天津居住时最满意的家。除了居住在这里的“金领”们,那时,频繁出入于茂根大楼的还有一些专门为出租者收取房租的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房屋经纪人。那时在天津的英租界,像茂根大楼这样的公寓式住宅,里面的租客按月缴纳房租,但房屋所有人并不亲自来收房租,而是由一些专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来收取。据许福宽讲,那时,每个月都会有经纪人将收上来的房租交到他家,他们再付给经纪人薪酬。在当时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茂根大楼的居住模式及收租方式,已经在上演着现代的社会场景和生活模式。

  除了“茂根堂”,与茂根大楼有关的还有两个设计者的名字——阎子亨、陈炎仲。事实上,对于天津名人故居的小洋楼,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这些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都是外国人设计的,但在五大道林立的洋楼中,却有很多出自几位出色的中国设计师之手,其中著名的两位就是阎子亨和陈炎仲。1935年,许大纯准备兴建“茂根大楼”时,特地邀请天津中国工程司的设计师阎子亨和陈炎仲出山。于公,他们两位都是当时中国本土十分出色的建筑设计者;于私,作为那个时期的留学生,许大纯对他们十分熟悉和信任,他相信,这两位都曾留学英国的设计师一定会把当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用在他的住宅上,果然,“茂根大楼”和“茂根别墅”没有让许大纯失望。对于阎子亨,人们对他的经历和建筑作品都很熟悉,因岳阳道78号曾为他的旧宅,因此,有关阎子亨的故事我们将在日后详细讲述。而关于另一位设计师陈炎仲,因其早逝,他留给后世的具体生平经历已经不很详尽。难得的是,在寻访“茂根大楼”的过程中,经许先生介绍,记者结识了陈炎仲的外孙查良钢。查先生为本报提供了关于陈炎仲十分珍贵的照片及资料。陈炎仲早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系,1923-1928年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教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建筑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国从事建筑行业,曾就职于天津中国工程司。可惜,1940年,陈炎仲病逝,这位本来可以在日后大放异彩的中国第一代设计师,留给世人的就只有那些依然挺立的大楼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