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上海故居

孔祥熙上海故居

      这座建筑建造于1926年,建筑风格特征为英国乡村式。是假三层砖木结构,面积约一千平方米,方向朝南。建筑外观为陡峭的坡屋顶,南北两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构架,水泥拉毛外墙面,在墙角处和烟囱处采用清水红砖砌筑。这种风格并非英国独有,很多欧陆国家的中世纪民居中都有陡坡屋顶和半露木构架的做法。但在十九世纪欧洲大陆流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时候,英国却流行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这种风格便更多地为英国人所偏爱。旧上海西方人住宅中便有这种倾向,英国人偏好乡村式风格,而法国人则更多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座建筑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作为中国人的产业和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并非纯粹的“英国乡村式”风格,它的南北两个门廊就是西方古典做法。这种做法一般不与半露木构架的“乡村式”混用,因此这座建筑应该归类为“混合式”。

孔祥熙上海故居 孔祥熙上海故居

孔祥熙行馆旧居

孔祥熙上海故居 孔祥熙上海故居 孔祥熙上海故居   
      永嘉路383号的历史与上海同济大学有些渊源。同济大学创办于1907年,1912年建立了同济工学院,校址就在现在的文化广场一带,当时的工学院院长还想在学校附近建一幢教授宿舍楼。于是,在永嘉路383号,一幢三层楼的小洋楼落成了。

孔祥熙上海故居 孔祥熙上海故居

      应该说在1927年前孔祥熙好学、谦和,参加革命活动做过一些好事。到了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在以后投靠蒋介石的20年间,孔祥熙前后担任过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副院长、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他和他的家族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财富不断膨胀,仅在上海就不止四处豪宅,分别位于现虹口区多伦路250号,是一幢在1924年建造的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的属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现永嘉路389号,是一幢英国乡村式建筑,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现东平路9号,是一幢德国式建筑。现虹桥路1472号,是一幢西班牙式建筑。   

      孔祥熙是国民党反动政权中“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老三。老大是蒋介石,老二是宋子文,老四是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的妻子是宋蔼龄,孔氏夫妇一生暴敛财富不择手段,其私人财产列于“四大家族”之首,是当初中国最富有的家庭。1907年孔祥熙从美国求学回国后,逐渐涉及政治。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是政治在南京,经济在上海,幕前在南京,幕后在上海,办公在南京,娱乐在上海。孔祥熙同其他高官一样,每周来往于京沪线(现为宁沪线)。每周末夜班火车9点钟到上海,星期日晚班车去南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