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屋——马寅初旧居(名人故居系列之杭州老房子)

竹屋——马寅初旧居(名人故居系列之杭州老房子)

山子巷因马寅初纪念馆而为许多人所知晓。这庆春路210号就在山子巷口上。

马寅初旧居位于杭州市庆春路210号,主楼建于清末,为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别墅;此幢小楼亦称“竹屋”。

竹屋是马寅初于1936年购买的住宅。1936年至1937年夏,曾在此屋居住。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和1949年8月至1951年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也曾在竹屋居住。马寅初的部分经济学论著和演讲稿在竹屋撰写。

马寅初 (1882—1982)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县人。

马寅初旧居位于杭州市庆春路210号,主楼建于清末,建筑面积486平方米,共三层,为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别墅;三楼阳台正南墙上方镌刻着“竹屋”二字,故此幢小楼亦称“竹屋”。竹屋是马寅初于1936年购买的住宅。1936年至1937年夏,曾在此屋居住。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和1949年8月至1951年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也曾在竹屋居住。马寅初的部分经济学论著和演讲稿在竹屋撰写。马寅初旧居于2000年7月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竹屋——马寅初旧居(名人故居系列之杭州老房子)

竹屋——马寅初旧居(名人故居系列之杭州老房子)

另解:

学者 |

  “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马寅初

  山子巷南端,庆春路210号,身着长袍的马寅初先生永远立在青竹园中,身后就是先生在杭州的旧居——竹屋。

  在孩儿巷、竹竿巷这一带转来转去,总会想起那首青梅竹马的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纯真、纯净、淳朴的儿时气节,能否贯穿百岁人生?人活百年已是不易,像孩子那样纯真地活到百岁,唯先生而已。

  学者的一生,亦是战士的一生,爱国、爱民、坚贞、坚持。这是梅花的品格,青竹的劲节。竹屋自马寅初之后,又有实业家陈叔通住过,也是一位爱梅者,曾收藏梅花百图,所以竹屋又名百梅草屋,后人称之为“梅竹双清”。

  1915年,马寅初从西方学成回国,他对社会的声明是: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百年之后,这样的声明仍然显得铁骨铮铮。

  我在2007年12月里,站在竹屋前仰视着先生。想起1946年12月31日,一个冬雨清寒的日子,上海《联合日报》邀请马寅初、马叔伦座谈时局,题为“二马对谈”。两位马先生都穿着蓝布大褂,手捧一杯清茶,对坐在蓝色沙发上。在窗外淅沥的雨声中,马寅初先生说了这样一番话:要过年了,我看中国人的忍耐力是特别大的,外国也有贫富,可是富的,没有奢侈荒糜到如此程度,挨饿的也不会苦难到这般情形……有吃的,吃也吃不完;没吃的,活也活不下去……

  60年后的今天,先生关于贫富差距的痛切依然有着现实意义,那一番话依然让人警醒。

  大约在1957年前后,先生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其后便中断了20多年不能发表片言只字。他在文章中如斗士般宣言: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50年后的今天,先生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意志依然惊心动魄、闻者动容。一个说“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另一个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千年赤子,异曲同工。

周边树木葱茏,尤以竹、梅为多。

竹屋——马寅初旧居(名人故居系列之杭州老房子)

竹屋——马寅初旧居(名人故居系列之杭州老房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