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楼始建于道光八年(1828),道光十四年(1834年)建成,为王氏十九代租所建,至今已有28代。楼内住31户,120余人。飞檐翘角、彩绘雕塑,在山间旷野之中,威风凛凛。由于楼的形式端庄方正,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很富有宫殿情趣,故被当地人称为五凤楼;又由于大门口匾书“大夫第”三字,建筑界则多称之为“大夫梯式”土楼居民。
五凤楼是明显的“三堂制”,即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依其建筑特征来说为堂横式,即三堂(屋)两横(楼),依山背水,占尽山川之灵气,建筑造型也是依据在家庭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而采用不同的形式。中央主楼突出,两侧次楼拱拥。下堂在最前面,基本作用是界分内外和出入口,除必须方便、安全以外,还用来标志本家族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中堂居中,为三大通间,高大、宽敞,家族聚会,婚丧喜庆,迎宾待客用的,是全家团聚的中心,这里彩绘,砖雕木刻,极尽华丽,“文翼堂”匾额就悬挂于此。上堂又称后堂,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居于最后,四层高楼,夯土筑墙、木屋顶、木地板、是最深藏、最安全、最崇高的地方。从正面看上堂为三间阔,明间较宽为堂屋,后半部设屏门,屏后为单跑横向楼梯,其后为并列的两间小屋;两侧沿进深方向并列三室,总计达八室之多,四层四堂3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