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环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杨荣环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杨荣环(1927-1994)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祖籍北京通县,生于河南安阳。曾师从尚小云。17岁出科后即崭露头角,与谭富英、马连良、侯喜瑞等前辈艺术家同台演出。1948年又拜梅兰芳为师,得其亲传,成为兼工梅、尚两派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56年在河北省京剧团任主演,1958年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任副校长,1964年调入天津建华京剧团任团长,1978年后成为天津京剧团特邀主演,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

  杨荣环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杨荣环旧居位于安乐邨10号,安乐邨,原名新武官胡同,位于马场道与睦南道之间。意大利建筑师保罗·鲍乃弟设计。原为天主教会“首善堂”所建,因居住过英国武官而得名。共有3幢楼,呈“品”字形布局。 

杨荣环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杨荣环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杨荣环的女儿杨龙妹说,安乐邨10号的住所,是父亲洒满汗水的地方。自1958年搬到那里,杨荣环除公务外几乎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练功。练完踢腿、下腰、圆场、水袖等基本功,还要练习弹琵琶,自拉自唱反复琢磨唱腔、化妆、舞台布景甚至服装设计,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京剧艺术上。杨荣环的演唱,嗓音清亮,技艺精湛,既有梅派甜润圆亮、流畅舒展的特色,又不乏尚派刚健高亢、酣畅奔放的品质,并有一定的创新,形成特有的刚柔相济、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娴熟音律,文武场兼通,京胡、二胡、琵琶俱佳。

  在采访的过程中,杨龙妹几次垂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呈献给观众最完美的舞台形象,私下里,演员们只能苛刻地对待自己。杨龙妹心疼父亲受的那些苦,言语中却掩饰不了身为杨荣环女儿的自豪。

  杨荣环的祖父是铁路职工,在河南安阳工作。当时铁路系统有很多票房,杨荣环从小就跟着父亲出入票房,耳濡目染,八九岁时,已经能唱好多老生唱段。杨荣环上过几年学,可是家里经济困难,供不起他读书。为了谋生,经戏曲界名家宋遇春介绍,杨荣环进入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组建不久的“荣春社”科班。

  面试时,白净斯文、浓眉大眼的杨荣环博得了尚小云的好感,尚小云安排他跟随著名丑角演员贾多才学唱花旦。杨荣环本来一心想学演老生,却没能如愿。那年头学戏极其艰苦,花旦是以表演为主的行当,必须练习“踩跷”, 两只脚穿上硬邦邦的“跷”,即假的三寸金莲,只能凭脚趾走路,姿势稍不正确,捆绑在小腿上的竹签就会扎在肉上,钻心般疼痛。冬天在泼水成冰的地面上练习各种表演动作,为的是练出古代女人走路时的婀娜和弱不禁风。杨荣环晚年曾对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戏曲专家甄光俊教授说过:“当年为了学戏,吃的那份苦,如今的年轻人想都想不到,但我感谢‘荣春社’各位老师给我打下了瓷实的基础。没有当初那样的刻苦磨炼,我这个岁数的人了,还能登台演戏?”

  杨荣环在认真学演花旦的同时,暗中学会不少青衣的唱段。花旦以表演为主,青衣以唱功为主,他唱做兼学,均显示出超人的天赋。一天,屋里没有别人,他独自练习青衣的唱腔,被恰好经过的尚小云听到。杨荣环的嗓音让尚小云认定他是学青衣的材料,由此让他改学青衣,并且亲自教授。

  尚小云对弟子杨荣环分外器重,亲自传授他尚派经典《乾坤福寿镜》《祭塔》《汉明妃》《银屏公主》等剧目,并破格与他同台演出。六年后杨荣环出科,不久即先后和谭富英、马连良、侯喜瑞等前辈名家同台演出,在舞台实践中增长了见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很快成名成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荣环在继承尚(小云)派之余,对梅(兰芳)派也是心仪已久。那时他还未曾见过梅兰芳演出,完全通过唱盘学习,竟能一字一句像模像样地模仿梅派的唱腔,学唱起来雍容华贵,细腻委婉,与尚派的刚劲高亢、雄浑有力截然不同。爱才惜才的梅兰芳好友齐如山与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联名,写信向梅兰芳推荐杨荣环。梅兰芳绝对相信齐、徐二位的鉴别能力,又由于彼时梅兰芳的爱徒李世芳刚刚因意外去世,便欣然同意收杨荣环为弟子。1948年,杨荣环飞赴上海拜师,他多年的夙愿一朝得偿。

  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多年息影舞台。抗战胜利后复出,排练、演出以及社会活动十分繁忙。尽管如此,梅先生仍抽出许多时间来为杨荣环教戏,每有演出,总会安排杨荣环前去观摩。杨荣环经过梅先生精心传授,对梅派艺术有了深入领悟。晚年的杨荣环曾对甄光俊说过,他这一生要感谢的人很多,最要感谢的是在业务上给了他最大帮助的尚小云和梅兰芳两位艺术大师。

  反弹琵琶一招鲜

  《汉明妃》是尚派的代表作品,其中有一段王昭君弹着琵琶自叹命运的戏。早年尚小云在教杨荣环演这段戏时,传授给他一个秘方——亲自弹琵琶代替乐队演奏。尚小云还专门请人教杨荣环弹琵琶。考虑到舞台效果,他要求杨荣环反弹琵琶,因为那样,拨动琵琶弦的手恰好能舞得像一朵花。几个月后,悟性极高的杨荣环就能独立弹奏了。

  扮演王昭君的演员亲自弹奏琵琶,这在当时京剧舞台上是独一份。甄光俊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杨荣环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这出戏时的情形,神往无限:“‘文革’结束后杨荣环恢复了一批传统剧目,《汉明妃》是其中之一。当他在台上表演昭君弹琵琶时,乐队演奏戛然而止,观众随之屏住呼吸,杨荣环手指挥动,如诉如泣的琵琶声遍布舞台上下。从前观众听的都是乐队弹奏,而今演员自己弹奏,觉得新鲜,杨荣环每次演到这里,台下必定掌声雷动。”台上的荣耀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换来的。杨龙妹说,自从她懂事起,就记得父亲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弹琵琶,父亲说,一天不练,手就会僵硬,到时候,对不起观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天津戏剧研究室主任的甄光俊和杨荣环经常在各种研讨会上见面,据甄光俊回忆,杨荣环性格内向,对人很是诚恳,而且知识面丰富。他对艺术执著追求,具有开拓精神。他主张戏剧也要与时俱进,即便是传统老戏也要不断改造出新。他晚年所演《宇宙锋》《银屏公主》《王昭君》《乾坤福寿镜》等剧,无一不是经过重新加工整理后搬到舞台上的。杨荣环在加工整理传统戏时,真诚采纳与他合作的后学何永泉的意见,何永泉说他每与杨先生合作彼此都非常愉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