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小住宅配套的化粪池

日小住宅配套的化粪池

西方文明产物:自来水-厕所-化粪池

自来水和有排污系统的厕所,被视为西方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们的使用,使得公众的患病率(主要是肠胃疾病和传染病)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也对人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大的贡献。

关于古今中外厕所

(源自维基百科)

厕所是人们排泄的场所,一般兼具整理、简单梳洗的功能。公用洗手间,一般有分为男、女洗手间及伤残人士提供专用洗手间。

中国古代,厕所多设于房舍外,采“溷厕合一”形式与猪舍相连。通常粪坑较洼并覆盖茅草,故厕所亦称“茅坑”或“茅厕”。

中国乡村的厕所设计多数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它中间有一条坑(以供屎尿落下),坑下是一堆粪便和石灰的混合物(如厕所是建在地上的话)或是鱼塘(如厕所是建在池塘边的话);如果失足从坑中摔下的话,就会屎尿满身。这种设计是方便收集粪尿作为肥料或让作为池鱼的饲料。

在先秦及汉魏时期,厕所也被称为行清。现在,主要称洗手间、卫生间等。

闽南语称厕所为“屎礐”,粤语俗称“屎坑”(无马桶的厕所)或“屎塔”(有马桶的厕所)。在四川话中,称厕所为“茅厕”(“厕”音同“司”),上厕所被称为“解手”,这是由于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时,大量湖南、湖北、广东移民是被捆绑双手强制迁入川东地区,要方便时才能将双手解开,因此有这种说法。

古代的日本称厕所为“はばかり(habakari)”、“雪隠”、“厠(kawaya)”或“手水(chouzu)”。在昭和年代以后就用“お手洗い(御手洗,otearai)”、“化粧室(keshoushitsu)”,或者使用外来语“トイレ(来源于英语toilet)”、“W.C”、“ラバトリー(来源于英语lavatory)”。另外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则用男女性别的图标表示的场合比较多。

在现在的日本,厕所一词的说法通常有四种:“便所(benjo)”、“トイレ”、“お手洗い(御手洗)”、“化粧室”,按照文雅程度“便所”最低,可翻译为中文的“茅厕”,一般是在指公园等场合的公共厕所、也有人指没有附带卫生纸的厕所,“化粧室”是四种中最文雅的说法,即是“化妆室”,多指比较高档的厕所或是在特殊场合下使用,比如用餐时(在日本很多公共场合有专门的化妆室,里面只有镜子、水槽和垃圾箱等,没有入厕用具,也叫做“化妆室”,一般是在比如同一层楼中只有单一性别的厕所的情况下出现。),而“トイレ”、“お手洗い”则是比较普通的说法。

日本原来流行的和式厕所已渐渐被西式厕所取替。

发表回复